图片展示

关于我们

  •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工程实验室

   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工程实验室(AIE Lab)成立于2013年,致力于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。实验室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在农业领域和信息领域的学科交叉优势,充分利用安徽省丰富农业资源信息,围绕安徽省农业领域的信息化需求,开展大数据、云服务、物联网、移动计算、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攻关,研究生物信息学、病虫害监测预警、食品安全追溯、风险评估、农业物联网、农业信息服务、决策支持等农业信息理论和应用问题,研制的信息化产品切合实际,实用性强,在农业各个领域得到用户的好评。培养的研究生动手能力强,品学兼优,全面发展,在社会上得到了高度认可。

    近两年来,实验室与安徽省农委、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、茶与食品科技学院、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、动物科技学院、植保学院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密切合作,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《砀山梨-农业残留危害物溯源智能信息系统》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《农业信息综合智能服务平台》、以及农业部行业公益专项子课题《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》、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《蜜蜂病虫害监测风险评估预警系统》,安徽省物联网工程《种子物联网》,金寨县农发委委托项目《六安瓜片原产地核心区茶叶数字农庄》等信息化工作,构建的平台已广泛投入使用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。

    目前平台上汇聚了安徽省近30年来的最权威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和农业气象数据40多万条;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及全国所有21个试验站关于蜜蜂病虫害、农药、气象等数据100多万条;全省最丰富的水稻等种子DNA种子资源库和近1000万条可追溯数据;安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从基因组学、育种到市场价格信息全产业链数据500GB等,是安徽农业信息平台集大成者,在百度、好搜、必应等主要搜索引擎中检索"农业信息实验室"长期排在列。

  • 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

    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安徽省最北部的砀山县, 2000年12月建立,是以保护人工栽培珍贵经济树种(以砀山酥梨为代表的十几个乡土梨品种资源)为主的保护区。为建立该保护区, 2000年1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专函致安徽省环保局(环然发[2000]1号):“砀山酥梨是一种珍贵的遗传资源,已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,又是雄性不育系,有很高的研究和经济价值,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,因此,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一种质资源。同时,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可区别于一般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”。因此该保护区为开放型人工栽培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类保护区。

    保护区刚建立时整个黄河故道近岸都划入了保护区范围。2010年调整为砀丰路以东的黄河故道地区,总面积8892公顷,其中核心区2667公顷,缓冲区4446公顷,实验区1779公顷。

    以资源圃建设保护砀山梨种质资源、以定期巡查与重点巡查相结合保护逾百龄梨树资源与黄河故道湿地、以项目建设及科研课题研究应用保护生物多样性、以宣传教育保护生态系统,逐步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基地、黄河故道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基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。

  • 梨树王风景区是砀山县梨花观赏景点,景点位于砀山县良梨镇.砀山素有“梨都”之称,以盛产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,砀山梨销往欧、美、东南亚及全国各大中城市,名扬海内外。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,堪称世界之最。在砀山近百万亩果园中,古树奇观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。在园艺场侯楼分场一处百亩老梨园,梨树多有百岁高龄,满园古树,肌肤苍黑,铁干嶙峋。梨园中间,被誉为“梨树王”的一株老梨树,华诞已一百八十余岁,占地0.3亩,年产酥梨4000余斤。因其树形大、树龄老、果实硕大、黄亮美观、皮薄多汁、酥脆爽口、香浓味甜闻名于世。

    砀山县圣德书院风景区坐落在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,主体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,生态风景区565000平方米。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旅游专用道路、梨展馆、自采百果园、生态餐厅、古黄驿站休闲中心、大觉寺、水上游乐中心、主题公园、森林农家等。圣德书院和附近黄河故道景区 “瑶池烟霞”、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连成一片,形成有机联系的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带,融汇了砀山风光、旅游、人文、民俗、历史等资源优势,蓝天、绿树、碧水、红莲,如丹青画卷,似瑶池仙境,美不胜收。

    梨树王风景区是砀山县梨花观赏景点,景点位于砀山县良梨镇.砀山素有“梨都”之称,以盛产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,砀山梨销往欧、美、东南亚及全国各大中城市,名扬海内外。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,堪称世界之最。在砀山近百万亩果园中,古树奇观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。在园艺场侯楼分场一处百亩老梨园,梨树多有百岁高龄,满园古树,肌肤苍黑,铁干嶙峋。梨园中间,被誉为“梨树王”的一株老梨树,华诞已一百八十余岁,占地0.3亩,年产酥梨4000余斤。因其树形大、树龄老、果实硕大、黄亮美观、皮薄多汁、酥脆爽口、香浓味甜闻名于世。

  • 保护区建设

    以资源圃建设保护砀山梨种质资源、以定期巡查与重点巡查相结合保护逾百龄梨树资源与黄河故道湿地、以项目建设及科研课题研究应用保护生物多样性、以宣传教育保护生态系统,逐步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基地、黄河故道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基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。

    砀山梨种质资源圃

    从2011年初开始设计建设,2013年初步建成。现入圃保护梨品种53个,其中砀山梨乡土品种16个,长期与砀山梨共存共生的梨品种37个。资源圃的建立,使砀山县乡土梨优秀种质资源、优良基因得到保护,确保了这些资源能够传承到子孙后代手中。

    数字保护区建设

    针对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砀山梨种质资源、逾百龄梨树、黄河故道的湿地生态系统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等,建立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和信息监管平台,实现对保护对象的管理信息化、对保护区“家底”可视化的目的。

    逾百龄梨树保护

    保护区内拥有树龄百年以上老梨树4万株左右,最高树龄300多年,品种以砀山酥梨为主。逾百龄梨树是保护区珍贵资源,承载着砀山县乡土品种梨的优秀基因,是种质资源的优良载体、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对象、科学研究与生态旅游的良好平台。为管护好逾百龄梨树,砀山县政府2014年初出台《砀山县逾百龄梨树及其它古树名木保护暂行办法》。保护区从2016年起,对百年老梨树进行挂牌(二维码保护牌)保护,并同步建立电子档案。

版权所有©安徽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工程实验室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| 邮编:230036 | 信箱:34458830@qq.com